同济大学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12年,定位为学校科技成果向社会推广的桥梁、学校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实施项目合作与开展技术服务的载体,帮助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实现商业化及产业化,参与国家发展战略与地方经济建设。中心注重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成果特色和产业特色,充分发挥学校产业作用,强化顶层网络设计,建立了具有同济优势的高水平技术转移专职服务队伍。
(1)学科及产业优势
学校已经形成了城市建设、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环境保护五大优势学科和产业板块,技术转移中心依托这五大优势学科和产业板块的力量,积极开展各类技术转移服务。目前技术转移中心已经在深圳、长沙、南通、苏州、湖州等地建立分中心,并重点依托分中心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活动,实现了分中心服务网络的示范带动作用。
(2)分中心网络优势
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各地分中心网络,探索支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地方分中心模式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技术转移中心正在探索企业集团分中心与机构分中心,为集团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在需求精准高效互通的同时实现技术快速转移。
(3)全要素专业服务优势
技术转移中心已搭建了“技术孵化-企业孵化-公司产业化”有梯度的完整资金服务链,接力式资助提高成果成熟度,促使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更高效的与市场资本融合。同济科技转化基金具有“概念验证”及“产品验证”双重属性,在国内属于首批在成果转化早期阶段进行资金资助先行先试,打通了市场化资金所不愿接触的技术创新链前端环节。
典型案例
同济大学王占山教授团队成功解决了超高功率激光装置用Pick-off反射镜的损伤问题,将该器件使用寿命由几周提高至几年,有力支撑了我国超大型激光装置建设。经多方协商,由上海高校张江协同创新研究院牵头完成此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海高校张江协同创新研究院、同济大学、润坤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署转化意向书,润坤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润坤(上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现金采购”的方式从同济大学获取专利技术。2017年5月,王占山教授团队的“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装置”系列成果以3800万元转让,也开创了“企业+高校+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三位一体”专业化、规范化的技术转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