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8月15日,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等。2019年,物理所继续发挥科研优势,共承担在研项目675项(。物理所现有控股、参股公司13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共11家,股权总市值约8亿。技术转移与成果辐射的省、市地区集中在北京、江苏。2019年,溧阳天目先导完成A轮1.21亿融资,完成15000平方米厂区建设,建成年产800吨单品产线。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技术以年建成年产2000吨锂离子电池高端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年产能已达到年产6000吨。产品应用覆盖电动汽车、消费电子、规模储能、航空航天、国家安全等众多领域。
2018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江苏省溧阳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瞄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前沿技术研发,致力于解决华东地区企业在能源、信息、尖端仪器与智能装备等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注入活力、贡献力量。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溧阳市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是一家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新型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拥有世界范围内较早的纳米硅负极核心授权专利,包含10余项硅负极材料组成、结构、制造和应用的核心专利群。其核心技术源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1996年开始在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负极材料方面的持续研发积累和工程化放大经验。
该公司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立泉院士、李泓研究员为技术带头人,组建了以罗飞博士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团队。公司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使命,基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A类先导专项5年的科研成果,重点发展综合性能满足各类应用要求,能量密度高于300Wh/kg以及700Wh/L的锂离子电池用关键负极材料。2017年建成年产2000吨锂离子电池高端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2019年产能已达到年产6000吨。期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技术以3.13亿元作价投资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应用覆盖电动汽车、消费电子、规模储能、航空航天、国家安全等众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