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强基计划”、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共设有20个学院,59个系,82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博士后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有教职工1540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0人。
截至2016年底,清华大学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29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87项。2017年度,清华大学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11项。国内申请专利总数2636项,国外申请专利总数492项;国内授权专利总数2019项,国外授权专利总数380项;有效维持专利管理约9200件。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统计,2016至2018年,学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总金额合计达14.6亿元,技术合同总金额70.3亿元。
清华大学实行专利的精细化管理,着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学校自主研发专利管理系统,通过收集、挖掘、发布“三步走”实现对专利工作的完善和精准市场对接。另一方面,学校积极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政策法规,为该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校逐步形成了“五个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体系,即:一套规章制度体系、一条项目运作流程、一支技术转移队伍、一组技术转移模式、一本转化项目台帐。
典型案例
陈恳教授团队的喷涂机器人及自动化喷涂集成系统和对位芳纶纳米纤维制备技术。清华大学陈恳教授团队于2007年掌握了国内机器人喷涂行业在航空制造领域的领先技术。2015年,成立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工程研究所,通过孵化平台成立产业化公司,积极构建把机器人相关技术逐渐推向市场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2016年,清华控股集团选择机器人喷涂项目进行投资,开始公司化运作。随后,学校以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共计19项,包括学校独有专利10项,学校与高端院共有专利9项,所有权作价2450万,出资设立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实现该成果的成功转化。
学校在对位芳纶纳米纤维制备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中采用两条线并行的方式开展产业化工作:一是以现有成果投资,联合京博集团共同设立山东京博聚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探索芳纶产业化;二是与京博集团成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展开持续研发。截止2019年6月,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年产500吨的对位芳纶纳米纤维生产线;对位芳纶系列产品线也将在3-5年内实现量产。